今天是:  | 网站首页 | 法语学堂 | 外语沙龙 | 资料下载 | 法语交流 | 33地图 | 川师法语 | 法国地图 | 法语问答 | 电子杂志
    非常感谢热心会员们一直以来对我们的支持,有了你们的支持,我们才能做得更好!  [admin  2009-06-01]            免费订阅法语沙龙免费电子杂志,现已经发送135期  [admin  2009-06-01]        
| 动态 | 语法 | 词汇 | 阅读 | 写作 | 翻译 | 专业四级 | 公共四级 | TEF考试 | 考研法语 | 法语歌曲 | 法语电影 | 法语招聘 | 法语求职 | 商务法语 | 旅游法语 | 交际法语 | 日常信函 |
| 法语字典 | ; 在线学习 | 学习心得 | 疑难解答 | 留学法国 | 法国教育制度 | 法国留学费用 | 法国留学申请 | 法国留学签证 | 法国留学奖学金 | 法国留学生活 | 法国留学行前准备 | 高中生留学 |
| 简明法语教程 | 法语语音教程 | 实用初级法语 | 走遍法国 | 新东方法语一月通 | 北外法语教材第一册 | 美国法语教材 | 法语发音入门 | 法国留学快讯 | 法国留学经验 | 法国留学热门专业 |  
您现在的位置: 法语沙龙 >> 法语学堂 >> 新闻时尚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献给生于80年代初的兄弟姐妹们, zhuan         
献给生于80年代初的兄弟姐妹们, zhuan
作者:Céline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12-24 16:44:45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人对历史的记忆是模糊的,曾经熟悉的昨天,总会在不断流逝的岁月中被我们淡忘。然而,人又生活在自己和一个时代的历史之中,他的童年、少年和青年,一开始就为他的一生确立了一个永难摆脱的精神定向。当我们想到,一个人成长的历史境遇以及此境遇在他的精神世界的折射左右了他的未来的选择和终生的价值观念时,我们就感到,代际之间的文化认同体系既是异质的,也是疏离的。老年人会本能地对青年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怀疑和拒斥,因为这颠覆了他的历史。




因此根据成长的时代环境的不同,有了50年代人、60年代人、70年代人、80年代人的说法。这些说法当然不无夸张、渲染的成分,每一代人的成长虽然都有着共同的社会文化环境,但由于生存处境的不同、社会角色的殊异,由此而建构起来的精神结构是不同的,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进入这样的一个文化体系,而一定有许多不能进入这个时代的失踪者。然而从抽象的文化共性和心理特征上讲,它大抵上是靠得住的。每一代人都有一个被放大了的集体性符号,这个符号通过歌曲、影视、时尚、娱乐,以及其他诸如政治信仰、文化消费的共性而体现出来。这就是矗立在一个时代的荒野里的“文化上层建筑”。这个“建筑”的地基,就是一代人大致相同的“存在境遇”。它就恍如给一代人进行了不知不觉的“格式化”,并用一定的符号而对这一代人进行“编码”。自然,精神结构大致相同的一代人,就被定格在一个交织着共同的希望、理想、梦幻、冲动的时代环境之中,并不断地向未来的合理性开放。




现代化的历程是一种加速度的历史性延伸。而后现代的喧嚣则使时代的不断变幻加剧。碎片、旋转、时尚、光怪陆离的梦幻在媒体的炒作中使一代人迅速登场,又迅速逝去。60年代人已经过去了,它的宏大叙事已经走向了历史性的终结。70年代人在前几年的喧嚣中曾经风头出尽,它的文化诉求曾引领了时代的风尚并力求成为一个时代的精神表征。然而短短几年间,似乎横空出世般的80年代人就已经迎头赶上,他们的闪亮登场使70年代人不得不黯然退场。老去就意味着死亡。在商业社会的集体性符号的消费中,任何与众不同的代际特征的涂抹一旦被消费便实现了自身价值的消解。70年代人只是长期被压抑的商业社会的欲望诉求的一次释放,当这种释放获得了合理性的承认并在商业社会的逻辑中迎来社会变迁的深化时,它就必须让位于更能与这个社会的特征契合的群体的出场。如果说中国版的“新人类”与一个物质化的时代曾经构成了同质同构的关系的话,那么,在这个越来越物质化、虚拟化、符号化、消费化、平面化的时代中,没有哪一代人比80年代人更能契合它所培植出的社会欲望。




80年代人不是从黑暗和虚无中走来。他们大的24岁,小的还未成年。在都市光怪陆离的“后现代主义”大街上、在时尚的杂志封面中、在网吧里、在绿草如茵的校园里、在闪烁着缤纷色彩的舞台里啸聚,一呼百应。他们中有的人已经离开了校园,或迷惘,或焦渴,或被动地投入了这个社会。而能表现这个群体特征的更多人则聚集在大学校园里。他们编织梦想,然而在商业社会的浮躁和压力中,在越来越高昂的学费和严酷的就业形势中,他们的浪漫和青春的张扬已经渗入了曾经的60年代人、80年代人所没有的焦虑。这是早熟的一代。如果说60年代人、70年代人在大学校园更多的能悠闲地保持一分单纯的理想主义和宁静心情的话,那么,这样的风景在80年代人中已经没有多少踪迹。社会变迁和物质化的生活方式使一套曾经构成了一个时代的精神坐标的意识形态已经解体,而冷冰冰的商业逻辑与异化的物质化存在状态抽空了他们与历史深度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价值依据。因而,没有什么能比由这个时代所演绎的、由他们所创造、参与、认同的文化生活方式更能感动他们。没有谁比他们更能敏感地切入这个时代,通过过早的社会化而预先地踏入了时代的轨迹。




代际之间的区别便是成长的背景。如果说60年代人是理想主义的一代,70年代人是信仰破灭的一代,那么80年代人则是现实主义的一代。他们没有父辈人上山下乡的痛切感受,也没有信仰的幻灭所导致的精神苦闷和无所适从。一句话,他们的内心挣扎更多不是历史的折磨而是现实的精神焦虑。他们也没有70年代人夹在理想与现实、信仰与“反信仰”之间的断裂的那种悲剧。勿宁说,从一开始,他们与这个物质化的时代就是天然地契合的。不是生理年龄使他们出场,而是时代环境使他们存在。




80年代人出生的时代是中国开始从历史的黑暗中走出,在各种力量的推动下建构一种市场化和商业化的逻辑的时代。80年代初,整个社会的一体化被打破,但由于多年的政治和意识形态惯性,这种一体化的被打破只是凸显了社会的分层。随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和“解放思想”的意识形态地位的确立,旧的正统意识形态虽然还在继续它的惯性,但也留下了一种异质性的空间,使各种思想得以被引进并不可遏制地生长。从而,80年代掀起的文化热和“新启蒙”,实际上构成了在这个时代出生的人的先天性文化土壤,我们甚至可以说80年代人就是从这个文化土壤里破土而出的。在80年代,与文化热、“新启蒙”遥相呼应的是城乡的经济快速发展,整个社会弥漫在“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乐观主义之中。当父辈们在漫长的苦难中终于能收听到收音机时,这个仍然与父辈隔膜、就像是一个异质性的遥远的存在物已经植入了这些刚出生不久的80年代人的最初的无意识记忆。70年代人这时已经告别苦难的童年而使这些“现代化”的玩意所内含的精神指令成为以后他们在一个商业社会中呼啸奔突的严厉前提,然而比之80年代人,他们的童年与少年、青年的断裂却是无法掩盖的。“一无所有”并不仅仅是60年代人的命运。




当历史翻过80年代理想主义的一页而进入90年代,许多曾经熟悉的东西已经销声匿迹。而许多曾经躲躲闪闪的东西已经走向神圣。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立了市场经济的地位,从此它变成了一个全民性的意识形态。与之相应的物质主义、商业逻辑、个人主义、残酷竞争从此具有了政治――文化意义上的合理性,并被纳入整个社会的存在结构之中。这个时期,中国的经济得以高速增长,沿海地区的工厂星罗棋布,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而少数的大都市,则已出现了只有在西方的后工业时代的都市里才出现的后现代奇观。商品极大的丰富,并出现剩余。各种形形色色的娱乐疯长,借助于现代化的传媒手段,迅速主宰了人们的灵魂。时尚不断地旋转变幻,速度越来越快,人们越来越兴奋地投入这种被制造出来的狂欢。90年代后期,电脑、网络成为新宠,到21世纪初开始在城市普及,从而几乎历史性地改变了人们的存在状态。在这种物质化和虚拟性的狂欢中,一个个“物质女孩”,一个个网络商业、爱情、滥情的神话不断地被制造出来。




然而就在这个时期,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社会不公也越发加剧,整个社会的基尼系数正一年一年地朝社会崩溃的那个边缘迈进。社会分层越发明显,并迅速出现了深刻的社会断裂。如果说改革是一种利益的重新分配,那么,权力参与的市场运作还意味着资本和权力对公共资产的掠夺和瓜分。由于改革前对农村的掠夺,以及90年代对城镇化、工业化的优先考虑,曾经被抽干了发展的血液的农村在工业化新的一轮盘剥中已经耗尽了发展的动力,农村普遍地衰败。而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国有企业也普遍地陷入了困境,下岗而衣食无着的工人越来越多。与工人、农民的极度贫困对应,这个社会的既得利益者和精英阶层却越来越暴富,社会不公已经登峰造极。就像权力与资本的勾结构筑出一种掠夺的奇异模式一样,90年代末开始的教育产业化和大学扩招也在表象上植入了市场经济的逻辑。再没有什么能比将教育当成一种产业对80年代人的影响更为深刻的了。它冷酷地宣告了60年代人、70年代中前期的人所曾经共享的“国家培养――毕业后为祖国作贡献”的教育模式的终结。从此,一切都是金钱关系:学校――以及由学校所代表的国家――的教育成了赚钱的商业化活动,而学生花巨资买到教育只是一种商业上的投资,彼此之间遵循着冷酷的商业关系。当这种“贵族教育”建立在80年代人普遍的不自立和家庭不富裕的基础上时,它所遭到的心理抵触是不言而喻的。




一代人的生活方式、个性特征、价值系统是特定时代环境在人的精神世界的投射。任何一种成长的时代背景都会内化入人的心里,沉淀到无意识深处而使时代精神和时代的文化逻辑成为自己存在的一部分。当60年代人再一次听崔健的《一无所有》、当70年代人再一次听黑豹的《无地自容》时,他们就已经返回了过去。这些曾经让他们激动、疯狂的歌曲虽然能穿越时空得以保存,但仍然是与当下脱离而是与过去连在一起的,也只与过去联系在一起它们才有意义。人与他的成长的时代,不可思议地融为一体。也正是从这种意义上讲,幸运地出生在80年代,没有苦难的记忆也没有经历过理想与现实的断裂的80年代人,与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社会变迁具有更深的同构性。这是他们的时代。这个时代背景既培育出他们所共享的一种亚文化碎片,又使他们具有一种共同的心理特征。




理想主义总是天真的,它背后有一个抽象的、赋予他的存在以意义的实体。而现实主义则从历史的宏大叙事中抽身而退,只关注个人主义性质的人本身,并通过整个社会弥漫的商业逻辑而斩断了与这个抽象实体的联系。因而,在许多人看来,80年代人似乎更多地表现出一种自私的心理和对责任感的冷漠无情。这当然有些武断,不过一种物质主义和商业逻辑浇灌下的成长异质于精神信仰力量培育的人格结构,却是确定无疑的。80年代人是独身子女的第一代,他们从小就是“小皇帝”、“小公主”,整个家庭的轴心都围绕他们而旋转。他们是希望,是未来,就像是精心培育的温室里的鲜花,没有经历过生活的狂风暴雨。在80年代先天的文化土壤中,乐观向上的父辈的存在状态使他们一开始便通过家庭的中介而远离了苦难的幽灵。在90年代经济发展导致的生活改善中,父母的溺爱使他们成为喝可乐、酸奶长大的一代。而用饮料喂养的一代也是心理脆弱、唯我主义特征较明显的一代。在一个孩子的心灵里,父母就是世界,他从这个世界开始获得判断世界对于他的意义的最初心理印迹。因而,父母对他的溺爱就意味着这样的一个事实:在这个世界上,他是最重要的。随着他的逐渐成长,他的世界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父母的世界。但如果他的成长的受挫不能使他修正与世界的关系,那么这种把自己看得最重要、而整个世界必须服从自己的意志的最初的无意识心理必然通过后天的社会实践建构起一种唯我主义的逻辑。这种逻辑具有两个极端:要么在受挫中培育自私和冷酷的心理,要么走向受挫中走向精神崩溃。而大多数人则在物质化的成长中正常地转型。他将父母的溺爱移情到商业社会所提供的形形色色的娱乐和为应付踏上社会后的生存与发展的学习之中,从而与商业社会本身建立了一种可以说是原初性的同构关系。




物质主义的逻辑建构于一次性消费的基础上,因此它对于新奇异的事物是非常敏感的。长期浸泡在这种氛围中的80年代人因此而具有了更多的可塑性,从而也使他们一开始就比60、70年代人更具有宽容精神,因为多元化的物质状态是变动不居的。但从一个人的精神结构上讲,恰恰也是这种不断地向外界开放而丧失一个精神中心的可塑性导致了人格结构本身的不稳定。因此,他们必然很欣赏前卫,不断地追逐时尚,以掩盖因人格结构不稳定和不成熟所带来的精神焦虑。也恰恰是因为不能从父辈的生活那儿获得意义,并且自己也从未能稳固地建立一个精神的中心,叛逆便成了80年代人确立自己存在的价值依据。而与此同时,虽然他们中有的还呆在校园里,尚未能全身进入这个在90年代已经断裂的贫富悬珠的社会,但残酷的竞争、社会的不公、普通人的生存的艰难也在他们心中投下了浓重的阴影。许多人普遍的安全感的缺乏必然也殃及到他们。这个社会诚信的缺失,以及意识形态的谎言与现实的对比给他们以深深的刺激。他们的脚下不是道德和价值的土壤,而是一片精神的废墟。在这种复杂的社会背景中,他们必然变得极为敏感、焦虑、怀疑、唯我独尊、富于竞争性,并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的人都更想出人头地。




是“酷”、“哇噻”、“韩寒”、“春树”这些商业符号使80年代人从历史的地表中冒了出来。然而,在商业化背后,还存在大学校园中的80年代人所建构出的与历史的厚度和现实的深度相融合的思想和理性。在思想与商业的内在逻辑中,80年代人特有的亚文化碎片随风飞舞,使这样的一个集体性的符号完成了确认自我的长征。弥漫在商业社会和校园文化的80年代人的叛逆、张扬、宽容、竞争、前卫的亚文化碎片无疑与主流文化保持着一种冲突的异质性,但这些亚文化碎片只有使80年代人的唯我主义被修正,才能克服对历史和社会责任感的冷漠无情而成为个人独立的一个前提。而当商业化的逻辑与高昂的学费、竞争的残酷、就业的压力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时,危机感导致的精神焦虑已经掩盖了大学校园里理想主义死亡之后的爱情消费。与商业社会的同构性并行不悖的是知识结构的完善和一定程度的精神危机,它们在一个冷漠无情的社会里为80年代人未来的机会设置了一个从智力结构到精神结构都必须得到变异的严厉前提。因此,未来如果属于80年代人,那么他们一开始便已经经受了灵魂的洗礼。




一代人一旦从现在进入未来,那么他们将创造历史。社会结构的改变是一个延续性的过程,但拥有与现在、未来相匹配的知识、素质和文化心理结构的一代人却能使之变异。时代向所有人开放,但更具有与之呼应的一代人的特征。因此,80年代人对社会结构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如果说校园里游荡的80年代人只是用观念给这个时代制造出一种亚文化的噪音,那么他们踏上社会后必然使这种亚文化的指令渗透入整个社会结构的机体。而这种对社会结构的冲击实际上是一个讲究速度、竞争、多元、自由的时代对老一代人的旧观念的冲击――他们的存在必然会通过他们与之对应的商业化的逻辑而使老一代人不适于这个时代要求的旧观念遭到无情的抛弃。没有谁比他们更拥有商业化社会的背景,而这就是未来的机会。在多元化的思维方式和竞争性的存在氛围中,他们的亚文化碎片将会对主流文化进行重新的“编码”,从而使社会的各个领域逐渐地渗透入具有他们这一代的代际特征的社会文化逻辑。这种社会文化逻辑与成熟的商业化运作支配下的经济社会甚至政治文化特征有着紧密的联系。也许未来的政治民主和经济民主、讲究自由和个性的社会文化观念,或一个道德沦丧、深陷在物欲之中不能自拨的社会都会有他们的一份。但这样,他们便不再是被媒体解读的“他者”而已经摇身一变成了这个社会的灵魂。但也许等不到那一天,当90年代人在媒体的炒作中又闪亮登场的时候,他们所曾经拥有的亚文化碎片和心理特征已经成为历史的陈迹:从梦里走来,又复归记忆。
生于1980的一群孩子们,一直到今天,在他们的世界里都有一些刻骨铭心的语汇。
那一年出生的孩子在今天,2003年的12月,应该有23岁了。如果按部就班地读书,现在应该是大学四年级,正在人才招聘会的人山人海里挤来挤去。
  属于他们的那些语汇,在今天看起来,仍然是有一点点的怀旧,就像一场经典的老电影,里面有一些与青春、梦想相关的片段。
(一)九年义务教育
  1992年,在很多城市里开始大规模地普及义务教育,那一年这群12岁的孩子中的大部分经历了这一场声势浩大的教育改革。有的城市把小学五年改成了六年,有的城市则把初中三年改成了四年。那年我小学五年级,被老师告知我们的毕业考实际上已经没有了竞争的味道,很开心。
  那年九月我进了一所重点中学,是很多人羡慕的好运气,从那天开始就知道我们的初中将有四年那么长。那个时候几个小孩子不知道多出的这一年意味着什么,直到读了大学,到大四了,才羡慕起寝室几个1981年出生的小子,总觉得人家还有更多的时间去尝试一点什么,总觉得人家即便是考研失败了总还有比我们多一年的青春去卷土重来。大学里的女生,在感叹青春宝贵的同时,开始诅咒多读的这一年。
  因为,生于1981的几个室友,清一色是享受了八年初级教育的。也正是因为赶上了九年义务教育的这班车,我们从此被所有人告诫:将来有一天,遍地都是大学生!不考大学是没有出路的!注意:这里用的是“遍地”这个词,感觉就像满山的油菜花那么壮观!
  所以,从升上初中的那天起,我们就明白了一个道理:所谓“一颗红心,两手准备”,全是扯淡!
(二)高中委培
  中考那年,教育计划适当放宽。所以,很多中考时比分数线差几分的学生,得以获得高中委培机会。
  我也是其中之一:比省重点中学的录取分数线低了1.5分,自费6000元。在我们之前和我们之后的学生,都没有我们那一年花钱多。
  我还记得在我后座的那个男生,每天都掰着手指头告诉我:三年6000元,一年就是2000,那么每天就是6元多!每天晚上放学的时候他都会说:今天的六元钱又没啦!那时我看着他的眼睛,里面有一点点无奈。
  直到最后,里面搀杂了疯狂与偏执。
  还记得他是我们班里最刻苦最用功的学生,是成绩好得连学习委员都不愿意做的学生——因为怕做班干部影响学习!
  那时候,课间我们说笑的时候他总是在埋头读书。于是他一路从高一的普通班升上了理科重点班,高三进了高考实验班。
  再以后,高考前夕,他疯了。
  那年的七月,我考上了大学。那时候我想,如果他能坚持到今天,他也该考上满意的大学的。只是,那6000元钱把中考失利的他逼到了悬崖边上。
  因为是那时候才知道:他家境十分贫困,那6000元钱是很多很多人凑起来的。
(三)《花季.雨季》
  高一的时候,我们这群人是最早接触这本由一个中学生写的书的。
  那一年,恰巧我们也16岁。
  那时候看那群深圳孩子快乐的青春,有初恋、有郊游、有丰富的课余生活和懵懂的日记,很羡慕。
  可是我们已经习惯了在摞了厚厚书本的课桌上蛰伏,习惯了这样枯燥的日子。因为我们知道:高考实行标准分制度,满分900,对于偏科的学生来说,一门不好,足以与大学绝缘。
  可是我们还是很喜欢传阅那本30万字装桢精美的小说。虽然后来又有了很多很好的校园文学作品,但是再没有哪一部像《花季.雨季》这样打动我们16岁的年华。
  直到今天,和很多1980年出生的孩子们说起在我们16岁那一年,也就是《花季.雨季》第一版发行的那一年的故事,很多都和刘夏、和王笑天们有关。
  那个时候,我们中的很多人都做着一个梦,梦见有一天我们也能把自己的故事写成一本书,一本像《花季.雨季》一样有着漂亮封面翔实内容的书--而事实上书店里也确实有了很多这样的书--但是我们大多没有动笔,因为,那时候感觉确实是太美好了呵,所以连自己都知道:从此,很难有一本书,真的打动我们,就像16岁那年的那本《花季.雨季》。
(四)大扩招
  1999年我们高三,全国第一次大面积扩招开始。
  那一年,几乎所有人都在谈论扩招,好象上大学从此就是一件不费力气的事情。还有一些人,比如我们的老师,则告诉我们“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样的道理。我们每个人都背负着一个沉重的蜗牛壳,好象在这样天时地利人和的机会面前如果错过了就万劫不复一样!
  也是那一年,走进了大学的我们发现师兄师姐们看我们的眼光都怪怪的,他们说:我们系里从来没有一下子录取这么多人啊!他们的那声“啊”和他们的目光,让我们觉得他们就像一点点磨出的细粮,而我们就像将就着装袋的粗粮。
  从那一年往后系里一年比一年招的学生多,从一开始全系的人在一间公共课小教室里开系会发展到了要到公共课大教室开会,又到了要去阶梯教室开会,最后干脆把四个年级分两批开会!可是对我们来说,最大的恐慌还不止于此,而是越来越多的人与越来越不够用的浴室、寝室、自习室、阅览室……学校不停地盖楼可是还是追不上学生膨胀的速度。甚至于,越来越多的学生与相对减少的教师让我们感受到我们的大学教育都仿佛是越来越重量不重质了。
  可是真正了解大扩招带给我们的痛楚还是在2003年的这个春天,当我们走在人才市场里,当我们发现大扩招带来的是更多人的走投无路与更多的失业,我们才知道了:“飘”,未尝不是一种选择。
  因为,对于并不缺少本科生的今天,在这些或大或小的城市里,除了这样漫无目的地漂泊,我们还能怎样呢?
(五)假如记忆能够移植
  那一年,这个作文题目使全国掀起一阵对高考作文大讨论的浪潮。
  我还记得我旁边的男生后来说起他写的是要把冰心奶奶的大脑移植给他,要为所有小朋友写更多好的儿童文学作品,他的这个清纯的愿望有了良好的收成,那一年我知道他的语文成绩是91分。
  可是也是那一年,这个本来可以用太多题材去表达的自由主题,却让很多学生作文拿了零分。于是,我们是在那一年发现了中学语文教育的弊端:无异于八股文的议论文埋没了多少灵动的属于青春的思维?!
  所以,尽管我们高中的时候还没有“新概念作文”那回事,可是因为赶上了一场这样的作文改革,我们中的很多人都还是有一点扬眉吐气的。
  因此,这个词,在以后被很多次被提起来时,都说是高考历史上的第一次,我们也就很高兴地说:是啊是啊,那是我们那年高考的题目啊!
  于是,这个词,也就从此令我们无法忘怀。
(六)大学--爱情的训练场
  也许,在有知识的殿堂开始“大学”开始,这里就汇集着有相同知识欲望的男女共同的追求使他们有着共同的话题,知识的充足使他们的气质在这个社会中独立显眼,异性的吸引让他们的目光落在了高墙以内和他们一起生活的这些时代的精英中间。
  经过在时代的变迁,我们的莘莘学子在走入象牙塔之际,他们的心理就多出了一个不为人知的愿望“希望能在大学经历一段难忘的感情。”
  但在我们这一代尤为突出,是我们幸运吗?赶上了中国大学的新气象,大学里到处都是成双入对搂搂抱抱。
  在我们班里最丑的女生都找到了她的爱情,还有我们宿舍里那个吃饭都得我们接济的男生也每天疯狂的追逐着他的爱情。
  每个人看着校园里,情人热恋的表情,还有那些失恋的痛苦的学姐学弟,更有甚者是为了爱情从十几楼飘然而下痴情人,我们都不以为然。
  我们学校组织看纪实片《剑桥大学聊天的艺术》看完后很多同学感慨万分,有的愤怒的辱骂我们的大学的腐败,可是回到寝室聊天的内容依然没有改变,仍旧是女人。我的上铺大表演论,“大学学的是什么?知识那是付项,学知识奋斗为的是找个好老婆建立个好家庭,所以我们的目标就是找个好老婆,大学就是爱情的训练场。”接下来听到的就是满寝的欢呼。
  真的是这样吗?我只知道知识使自己的,爱情不是找来的。但在我们这个时期却有着多层的理解。
(七)考研听力
2003年1月18日,在全国各地的考研考场上,79.9万人的考生大军奋力拼杀。也是第一年,我们赶上了考研听力被计入总分。
  我们这群80年的孩子啊,总是如此毫无准备地赶上很多个第一。
  虽然在最后复习的半年里,我们每天听大量的英语磁带,做很多听力题目。可是我们还是没有想到,真正到了考场上,题目居然那么难!
  那天,在我左边的那个男生看看考题,又听了听语速极快的录音,深深地叹口气。然后,他低下头,半小时后交卷走出考场。
  那一刻,我们都兔死狐悲地看着他伟岸的背影。
  可是我们没有勇气放弃,我们只是,很想哭很想哭地继续作题,那时候我们所有人都觉得被愚弄了:从来没有人告诉我们这一年的考题居然可以比以前任何一年的考题都难!我还记得,在考场上,作题的我手脚冰凉。那股冷气,还一路侵蚀到了我的心脏。我的信念,几乎是在一瞬间就坍塌了!我像很多人一样,只是硬撑着,坚持到了收卷的铃声响起。
  走出考场,在北京大学的门外,我看见有女孩子在嚎啕大哭。夕阳照在她身上,我看到了很多张面无表情的脸。
  第二天,我们的考场里已经出现了空座位。
  全部考完后我们才敢交流考试心得,几乎所有人都在说:听力录音里的那个男人说话真是不喘气的!然后又说:第一年计听力分数,何苦出这么难的题目?!还有人埋怨:为什么要把那么难的一篇短文放在四篇短文的第一篇,为什么生词量突然就加大……

  那个寒假,碰见很多考研的难兄难弟,都是怨声载道。
  也是之后的那个春天,当我得知自己进入复试的消息后,我的泪水没有任何警戒地就流出来了--只有这一年考过研的人才知道,我们,是怎样度过那若干个不眠之夜,又是怎样的,在已经不抱任何希望的时候突然就让我们的梦想重见了天日!
  这一年,大部分学校的公共课分数线都下调到了45分,这个成绩暗示着这一年考研分数的惨烈,却依然无法改变79.9万人中的很大一部分踏上求职或复读旅途的命运。
  于是,我们中的很多人,在经历了这么多个“第一”之后,如此坚强地,一次次跌倒又爬起,一次次,奔波在自己选择的路上。
(八)尾声
  生于1980的孩子们呵,就这样带着这些聚会时候永远无法忘记的语汇,在理想沦陷
了或者是希望的旗帜高张的时候,都忘不了擦拭一下记忆的旧胶片,轻轻拂去岁月的灰尘,让它们,就像一枚祖母绿那样闪光。
  真的宝石,是敢于正视岁月的沧桑、敢于直面曾经的失败的。
  所以,我将这些陈年的旧事,作为对逝去的青春的菲薄的献礼,敬献于少年时代的碑前。我想,从此,生于1980的我们将更加奋然而前行!
  而我,虽能幸运的参加复试,但是还是被无情的打落,我已没有怨言,我已用尽了我的力量。最后的出路把我飘到了国外。
  23岁了,我们80年的朋友,人生的路已经走过了一段精彩的部分,但我们却还没有在这个时代得到显现。我在随流,你们在社会中奋斗,他们在实验室里摸索。
23岁了,谈婚论嫁迫在眉睫,可在这了速成速朽的时代,找一个终身不变的伙伴会是多么的困难,像王志文与姜珊的《让爱作主》看得我们心动,总会感觉是我们的以后,那是我们必须要经历的阶段“就是婚后青春感情的觉醒”,而我们怕的就是有王志文的下场。所以我们这一代必须在思索,在寻找。尽管到这时物质对于我们找伴侣的影响越来越大,但是看到无数的婚姻破败并没有多数是因为金钱,地位,而是感情的平淡让人忍受不住。在这时我只能提醒80年的男女,爱吧!让我们尽情的去爱!让我们体验所有的激情!有一句话说的好“不经历生死怎能体验平淡生活的幸福”。所以以下我就不再多说,让我们爱过之后心里真正成熟之后经历过无数感情的失落之后,找一个能在平淡中体验快乐的人,静静的过去此生。
  23岁了,所有事业以及人生的梦想,已经在现实中让你寸步难行。在我们一次又一次的降低自己的目标之后,还在奋斗的人学会了脚踏实地,已经累的无力奋起的人会说他想过平静俗人的生活。我们这一代既是幸运的又是无辜的,我正经历着科学的飞快发展知识的复杂泛滥,而留给我们心理生活的阴影就是 “浮”。
  23岁了,我们还要相信自己。80年以前的人们没有享受过这么丰富的青春。80年以后的人们心里的苦与生活的压力会比我们还重。我们这一代经历着中国现代的变革虽然没有战争苦难,但我们从小开始就从我们的上辈接受着这些留下的教训。所以我们这一带在未来的显现,会是风采无限的。
  23岁,我们相信着未来,我们做我们喜欢的工作,我们活出属于我们个性的生活,我们仍然期待着爱,我们不会再带着遗憾上路,我们祈祷着我们的此生不悔。
  80年出生的兄弟姐妹,不管我们相不相信佛或耶稣,但我们的命运似乎被主宰着,你会体验到的。所以现在让我们祈求“所有80年的人们以后的生活的路越来越平坦,路途中会有人相依有会说有笑,会快乐幸福的走到终点。”
生于80年代的反思

--------------------------------------------------------------------------------

  “跨掉的一代”,迷茫的一代,追求物质享受和感官刺激的一代,没有理想和追求的一代。反对过去的生活观,而又没有自己的生活观,他们陷入真正地虚无之中,这是最近各种媒体中许多人对生于上世纪80年代后青年生存状态的热烈讨论。 

  对于80年代青年生存状态的激烈的关注,更多地源于西北师范大学老师徐兆寿本写了一本名叫《生于1980》的长篇小说,这不仅在网络上引起了激烈的讨论,还在大学生中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在全国的高校中,许多学校甚至召开座谈会就生于80年代的生存状态的讨论。这种说法是否反映了80年代青年人的生活状态,笔者以为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对于生于80年代的我们的生存意识形态的思考和反省,从而来帮助我们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是的,生于80年代以后的青年,从小就生活在一个家庭条件十分优越的生活环境下,无忧无虑的从小被父母当作小皇帝一样地在家庭中处于中心地位,没有受过什么苦难。他们生活的时代背景更加优越,正是国家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人们的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城市里的孩子生活在一个迪士尼漫画,战神金刚,麦当劳等各种外来文化冲击的背景下。而农村的孩子则生活在一个衣食无忧,读着小人书长大的一代,他们生活的大环境就直接决定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而现在,他们正是应该步入大学生活的时代,生活的环境的优越更多的使得他们追求物质享受和 感官刺激,以自我为中心又使得他们追求个性解放。然而在现实的生活中,他们摒弃父辈的生活关而又没有自己的生活观,孤独、寂寞、迷茫、空虚的心灵状态,又常常使得他们不得不忍受着思想的迷茫和感情的困惑。无可否认我想这些正是反映了我们这一代整体的生活状态,这也是许多年龄稍微大一些的人之所以称呼我们这一代是“垮掉的一代”的原因。   

   在性观念的取向上,我们的观念更加开放,我想这是我们生于80年代最明显的一个特征。许许多多有关性爱描写的书籍和网络上有关性的描写的火爆,也成就了像卫慧和棉棉这样所谓用身体写作的写手,还满足了一个在网络上一夜出名的木子美用身体体验写成的性爱日记的新新人类的成名。这也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对待性的观念,性解放、体验性生活、同居时代,在当今的大学校园里已不再是什么遮遮掩掩的话题。   

  在对待传统文化的观念上,我们有着有着更多的反叛的心理,反社会、反崇高、崇尚物质等等是我们所认同的。对父辈们教导我们不再唯言是从,对他们的生活观念我们更多的是采取摒弃的态度,追求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追求个性的解放是我们这一代人共同的观念。是的,在我们这个时代里哲学家、作家和思想家,已不再是我们传统的崇拜对象,那些唱流行歌曲的明星、那些资本运营高手、那些掌握高科技知识的精英成为了我们崇拜的偶像。  

  是的,虽然生于80年代的我们有着太多感情的困惑和太多心灵的迷茫,有着太多的物欲的追求,没有明确的生活观念和缺乏对生活和理想的信仰。也许许多人都看到了我们生存的这一方面,可笔者还是觉得生于80年代的我们有着许多的优点。因为我们更希望获得精神和经济上的独立,我们打破了一个又一个哲学和思想的偶像,我们崇拜知识时代的英雄。因为我们追求个性的张扬和属于自己的生活观念,我们不断地打破父辈们的生活观念和传统的束缚。   时代在发展,我想每个时代赋予了每个时代的年轻人不同的意识形态。而生于80年代的我们,除了外界用他们那个年代看待问题的方式来对我们意识形态的评价。笔者认为这还是有失偏颇的,但也正如著名作家、评论家马步升认为:“也许这是作者对‘80后’一代人的一种误读,这种误读是很有必要的。它不同于生于1980年代的写手写自己的作品,它打上了生于六七十年代人的理想色彩,而这恰恰是80后一代人所缺失的。它的好处是让‘80后’一代人能够反省自我。”  

  生于80年代,我们在困惑中寻找属于我们的世界,我们在迷茫中寻找属于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打破传统,我们追求个性的张扬但我们又尊重传统。我们需要反思我们的意识形态,来冲出精神的困惑,我们不是什么“跨掉的一代”,我们有着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我们在开拓着属于我们自己的道路。  

  我想用我们自己的话来概括我们生于80年代的人的特征还是很贴切的:“希望与绝望并存,理想与沉沦同在。在‘自由落体’的快感中伤感以往,对于未来略带慌恐的踌躇满志。”生于80年代,我们需要的不是精神的围困,我们需要的是对我们意识形态的重新审视,而走出属于我们自己的道路。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站的资源都来自网上收集或网友上传,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来信告知我们,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谢谢。

    ---------------------------------------------------------------------------------------------

    “法语助手”授权法语在线辞典:

    输入要查找的单词

    输入要查找的变位

    提示:输入法语字符时可以用相应的英语字母替代 例如查找être只需输入etre即可

    法 语 工 具

    法语学习网址收藏
    免费制作个人简历
    免费法语在线词典
    法语网页在线翻译
    免费法汉汉法词典
    免费英语在线词典
    免费法语广播收听
    法语翻译:

    最 新 文 章

     锦正茂科技有限公司
     从法国媒体的“政治正确”说开去
     中国三维地图-中国电子地图-公交线路查询-456地图-地图
     新东方法语一月通1.1课
     功夫之王在线观看-电影下载-迅雷下载-
     学习法语26个字母歌(儿童版)
     法国最受欢迎电影32首主题曲
     中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法文版
     《新无国界法语》mp3课文下载(全)
     [分享]《法语》第一册学习笔记

    最 新 推 荐

    相 关 文 章

    Je n'attendais que vous
    je l' aimes a mourir
    je vous aime adieu
    Je Sais Pas
    Je Crois Toi
    Je vais t'aimer
    Je pars/Helene
    Je t'aime encore-我依旧爱你
    Je Te Perdrai
    Je Ne Sais Pas Pourquoi

    最 新 调 查

     没有任何调查
    快来投出自己关键的一票吧!

    ·法语音标问题·最美丽的法语单词·法语入门教程?哪个好·法语翻译 请尽快
    ·我把法语翻译成中文谁给我翻译下·几个法语翻译·帮忙用法语翻译一下·法语音标发音mp3
    ·想做个专业法语翻译·法语的语序和英语一样吗?若把法·麻烦懂法语的朋友用法语翻译以下·法语翻译 急~
    ·求法语翻译“关于注册的”·紧急求助:简单的法语翻译!!!·法语翻译一个名词解释·如何用法语翻译
    ·法语翻译。。。·法语翻译~~~·急求法语翻译·急求法语翻译!!!
    ·法语翻译成中文,谢谢!·法语翻译(中翻法)·法语学习?·求助法语翻译,不甚感激
    ·谁能帮忙做下法语翻译,谢谢~~~·法语学习到哪里·急求法语翻译啊。。。。。。·求助法语翻译句子.中译法
    ·如何在2个月时间里快速提高法语翻·法语翻译,紧急翻译下邀请函,谢·法语翻译有什么职业前景 例如:可·法语翻译是什么基础啊?
    ·关于拿破仑一句话的法语翻译·”一切都会好的”  求法语翻译·帮我用法语翻译下文章啊,明天有·几个简单的法语翻译 写信时用的,
    ·求法语翻译…………·法语学习方法·法语翻译一个句子·谁会法语翻译啊
    ·法语翻译,马上要,立即采纳!!·从零开始学法语???·法语翻译。。求助。。·急求法语翻译:
    ·法语翻译,请高手进,谢谢~~!!!·法语翻译 一家新店开业,写的一些·不想烦恼太多的过去,但是总有那·求助:用法语翻译一段自我介绍
    ·专业法语翻译·法语学习.·一些关于猫的法语翻译·法语翻译,化妆品上的
    ·如何做好法语翻译工作?谢谢回答·小文章法语翻译·请教一段法语翻译·关于法语学习问题
    ·法语学习网站·我要学法语·高分法语问题·我想学法语!!!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法语学习网-法语沙龙[ www.monfr.com ]里提供的法语歌曲、法语电影、法语听力资料均为免费下载,一般集中在两个栏目里[如下],一般要求免费注册成为会员。
    1.法语视听 /Article/ShowClass.asp?ClassID=9
    2.法语资料下载 /Soft/Index.asp
    ●下载形式有两种:
    1.常规下载:可以用常用的下载工具下载[flashget 网络蚂蚁 迅雷等,右键 ‘目标另存为’也行]
    2.BT下载:即使用bt下载工具下载本站资料,一般使用emule[电骡] 这需要你先安装emule,然后点emule的专用下载地址 附:eMule主页 下载eMule 使用指南 
    ●法语沙龙的站内资源具有时效性,站内文章发表的时候都是可以下载的,如果某资料始终不能下载,原因是你来的太晚了,下载地址失效了:)